从“苦墨轩”说起——朱正伟
读倪跃华中国画作品
倪跃华,骛静少言,不善言谈,其画室名“苦墨轩”。为何起其名,其中有两层深意。
其一,从他学画经历来看更像一个持之以恒的苦行者。他自幼喜画,面对无师指导的困境,只能满纸涂鸦,但是不管遭到家人的阻止还是遇到每当提笔又不知该如何画时的那种苦闷心情时,都从未放弃过。直到2004年考起曲靖师院美术系,这对他来说是最大的喜讯,因为他知道自己可以有机会接触到专业的美术训练。在大学期间,他在王富祥、赵时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他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该学什么,独自一人在临摹室里临摹,苦学绘画技能。也是在大学时养成的绘画习惯,到参加工作,他都一直坚持绘画,在画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正是他的思想,使得他的山水画别具一格,颜色可深可浅,可浓可淡。没有浓墨重彩的粉饰。
其二,画画最忌甜俗,故他常常用“苦墨轩”的苦来指引自己,以免走入俗套。从他画中不难看出,他广学传统一些作品还颇有宋人遗韵。特别是他的花鸟画,把花鸟置于荒寒山林,景深境远,又有宋元遗意。山水画则是笔墨温润真可谓落墨烟云,充满了玄妙幽远的气氛。何谓甜俗?明董其昌:“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为之,树如勾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俗,则务华媚柔细,甜,是只在色彩悦目上下功夫。‘甜’字本意是表示一种味觉,往往儿童喜甜,成人喜辣,这是因为儿童味觉稚嫩,略微辛辣一点的食物即会超过其感受的域值。另外由于儿童涉世不深,少经磨练,胸无城府。故而往往只能领略事务表象的甜美,而很难与表象背后的深沉雄大、丑怪奇突产生共鸣。好的作品,深刻感人,耐人寻味,往往在内容和形式上能够突破简单甜美,说到画的‘俗’,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气韵生动历来就是中国绘画品评中的最高标准,可见人品若不俗,则画品自高。这里的所谓‘人品’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品德,应该还包括人的修养、气质和境界,如果一个画者的修养、气质和境界没有从普通人中超拔而出,则其画也必然泯然众人而落入俗流。”
大雅,即是“风雅”,《毛诗序》解释“雅”时说:“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其含义是《国风》中两周民歌,二雅中文人讽喻诗这些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是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优秀篇章,所以后人每每“风”“雅”并称。
“苦墨轩”的绘画中,恰恰富有“雅”的精神,利用淡淡的水墨线条表现其思想内容。善于用朴素的笔风,简单中带有粗略,粗略中带有细腻的线条,有重,有浅,有淡,有虚,有实,巧妙运用比兴手法,来抒发情怀。而在其作品中大多是以自然风景画为主,面对“清新”“风雅”的草木山石,我们在一笔一线中读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渴望“皈依自然”,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只有宁静、朴素、淡泊、自由而又生机无限的大自然才是他理想的精神家园。虽然这种追求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的,但是正是这种无为的无奈的选择和对自然主动的追求,成为他对中国水墨画和传统画的理解而保持下来的一种绘画思想和艺术风格。这也正符合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温文尔雅”。
“大雅久不作,吾哀竟谁陈?”唯有千岩万壑,云泉掩映,云卷云舒,严重恪勤的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心平气和的惨淡经营、勾勒点染,气象高森的水墨,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华韵致,温文尔雅,足以使作者和观者愁烦中具洒脱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从而涵养人们对于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
他走的是一条孤独苦寂的道路,我们相信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会持之以恒的,愿他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