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张仃作品特展3月6日至31日在该馆举行。此展题为“风范长存”,展品均为中国美术馆的藏品。
今年2月21日,94岁的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先生,走完了他充实而光辉的一生。张仃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随祖国命运沉浮,经历坎坎坷坷,但于画事艺道未有脱离。他纵横驰骋于艺术天地,在漫画、设计、年画、装饰画、壁画、水墨、焦墨、书法等众多门类均有卓越建树,各类创作在他的腕底相互促进,各有延伸,丰富和扩展了美术的审美境界。
张仃先生近80年的艺术生涯中,每一个时期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上世纪30年代,他以漫画投身民族救亡的洪流;到延安以后,在装饰设计方面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好评,称他为延安的“摩登”。新中国成立时,他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曾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他是新中国展示艺术的开拓者,从1951年至1957年,多次担纲莱比锡、布拉格、莫斯科、巴黎等城市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他是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家,提出要在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大海中学习,在一切先进文化、现代文化中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中国的现代艺术,构建我们自己的艺术教育观。1954年,他与李可染、罗铭先生发起水墨画写生运动,倡导中国画写生,开创了中国画深入生活面对自然写生作画的一代新风,从而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转型的先行者之一。
改革开放后,张仃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他领导了著名的“首都机场壁画”创作,推动了中国壁画艺术的复兴。晚年他以焦墨写生为突破口,盘桓于三山五岳,历经多年的探索,将焦墨这种中国古已有之的绘画技法,拓展为一套独立完整的艺术语言,使焦墨山水在中国画系统中斐然成章,开辟了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新空间与新境界。
张仃焦墨山水高度发挥了中国笔墨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形式语言,以骨法用笔代替水墨晕染,将焦墨的局限性化为纯粹的极致美。他的焦墨画作品结构雄伟,骨气洞达,刚柔顿挫,爽朗流利,苍劲而不失腴润,表现出一派雄强质朴沉郁之美。
张仃作为一位具有神圣使命感和崇高精神追求的美术大家,以包容万象的艺术实践推动理论探索,以创新的理论推动艺术创作的可持续发展。他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遗产,令后人景仰。他卓越的艺术成就、传奇的艺术人生、崇高的思想境界,将永远给予后人有益的启示。
五年前,中国美术馆曾为张仃先生举办过艺术成就展,张仃先生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33件作品。为纪念张仃先生,此次中国美术馆特从张仃捐赠的作品中选出其不同时期代表作举办此展,以表达对这位大家的追思之情。(中美)
实行民主改革(年画,1947年作)
谛听(国画,1960年作)
恒山顶(国画,2002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