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起,由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的评估组,将对太原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行为期三天的评估。26日举行的汇报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表示,近几年,太原投入24亿元打造特色文化名城,太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为了争一个名义,一个光环,而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存。
第一次将特色文化名城建设作为新太原建设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第一次将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第一次投入24亿元,着力打造太原特色文化名城之“形”……谈到太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背后付出的努力,张兵生用三个“第一次”来表明太原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努力。“2006年至今,太原共投入24亿元进行特色文化名城的建设。”张兵生说。投入资金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颁布了三条禁令:在老城区,不再搞成片的房地产开发,不再盖高楼,不再拆除一处历史老建筑。
张兵生介绍,24亿元的投入主要用在一大批特色文化名城建设重点项目上,一是设立重点项目引导奖励基金,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着力安排重点整治修护项目,文物维护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项经费。二是按照规划,实施了晋祠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开发双塔、蒙山大佛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规划、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通过一系列工程,全市诸多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坊得到保护、恢复和展示。
为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步伐,太原还将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编制上报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第一次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同时还编制完成了《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一系列保护规划。目前,太原市各级各类规划涵盖了名城文物保护的点、线、面,形成了名城保护规划系列体系,有效避免了对文物古迹破坏性开发建设。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为了担当起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否则我们将愧对祖先和后人。”汇报会上,张兵生表态,将按照评估组专家意见,加快启动南华门、明县城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项目。(记者 要维维 实习生 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