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历朝历代艺术大师们作品的火爆,一些铺天盖地的当代画家的炒作已趋于狂热化。显山露水之后,人们看到了各种神秘庄家的身影频频见之于媒体。众多年方二三十岁的“早熟”画家,也俨然与开宗立派的大师们并驾齐驱,利用“画外功夫”挤入市场,其价格一“升”再“升”,令人惊叹。可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价值错位和误区。
不得不承认以画幅的大小尺寸来定价是中国人的又一个”发明”。表面看来,这种做法似乎解决了艺术品价格如何量化的问题。而实际上,这一价格标准给绘画艺术市场造成的误导和麻烦也不少。现在这一方法又从传统国画市场扩展到了油画市场,古典的油画到了中国,也按平方尺计算价值了,害得拍卖公司和收藏家经常好几个人抬一幅画。有人说,按平方尺计价好,因为房子不是按平方米计算价格吗?黄金不也是按克计算价格的吗?是啊,但翡翠、玉器呢?对翡翠、玉器等珠宝类工艺品,恐怕主要的评判标准是质地、工艺水平等,而仅仅看大小、重量是远远不够的,绘画艺术品更应如此。
事实上,艺术家的精品和一般普通的作品,价值和价格是大不一样的。其定位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艺术思想、造型观念、艺术形式和美的创造性,取决于艺术家作品对美的内在本质的揭示并非作品尺寸大小。以目前价值过亿美金的莫奈创作于1872年的油画《日出印象》为例,该作品的尺寸不过是48×63厘米,现为法国卢佛尔美术馆镇馆之宝。达•芬奇历经10年时间才得以完成的作品《蒙娜丽莎》,尺寸也仅为77×55厘米。上世纪90年代,当日本人以7000万美金从法国人手中争得印象派大师凡•高的《向日葵》后,得意地对法国人说:“下一步将购买你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结果,法国人回答:“是吗!但您知道《蒙娜丽莎》的价格吗?那是整个巴黎的价格。”相比之下,几天前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为满足收藏家要大画的需求,在一张6尺整张的纸的对角处画了一个小孩放一个风筝,弄得收藏家哭笑不得。这就是按尺定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