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王琦接受本报专访 谈半个世纪前爱群大厦上3丈宽、9丈高巨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创作过程
半个多世纪前,在当时广州的最高建筑爱群大厦上,曾经悬挂过一幅尺寸巨大的毛主席肖像,为了迎接广州解放,一群爱国画家满怀巨大热情创作了这件作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本报记者日前在京采访了巨幅主席肖像的主要绘制者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如今已年过九旬的王琦老人,听他重现那充满了激情的创作历程。
留港画家为广州解放献礼
油漆画布等全为港商捐助
谈及肖像画的创作过程,不能不提及一群留港画家。当时,在香港,有个进步绘画团体名为“人间画会”,王琦老人就是画会的一员。广州解放前,就有不少人间画会会员前往东江纵队去迎接广州解放。留下来的有30多名画会会员。“当时,一些会员就商量,广州要解放了,一定要绘制一幅巨大的毛主席肖像,作为迎接广州解放的献礼。大家就商定,想画一幅3丈宽、9丈高的巨大尺幅的肖像作品。”王琦老人回忆说,在广州解放前的20天,这幅肖像画开始动手绘制。
“当时,大家推举了画会画家阳太阳起稿,他熬了两个通宵,起了个草稿。大家一看,基本上都很满意,这是一幅毛主席的巨幅全身像。画作还未完工的时候,就有广州的媒体报道了这件事。”
初稿拟定后,画会会员分为两组开始进入创作阶段。一个是“头手组”,主要负责肖像头部和手部的绘画,另一组是衣服组,头手组的组长是时任人间画会会长的张光宇,而衣服组的负责人就是王琦。
爱国的港商们也对这幅作品倾注了极大热情,“当我们要创作这个巨幅毛主席肖像迎接广州解放的消息一公布,很多港商就开始向我们捐赠,免费为我们提供了油漆颜料和画布。”王琦回忆说,创作这幅作品的材料都是港商们捐助的,光是油漆就用了两百筒。
肖像耳朵有一人高
考验画家体力智力
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激动,创作起来更是激情澎湃,要赶在广州解放前把这件珍贵的巨幅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创作的技巧并不是非常难。”王琦老人说。对于这些艺术家们而言,创作这样的肖像画是轻车熟路,最大的困难就是这幅肖像实在是太巨大了,肖像的一只耳朵就差不多有一人高,如此尺幅巨大的创作对于艺术家们的体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想想看,光是涂满那些油漆就要耗费多少体力。”
当时,张光宇主要负责肖像头部和手部的绘画工作,衣服的部分主要由王琦和温少曼、洪毅然完成。王琦老人回忆说,那时候,自己清早8时许就开始创作了,吃过早餐就动笔,一直画到下午五六点钟,再回去稍事休息就准备第二天的创作。为了方便创作,他干脆就临时住在距离协会不远的南国大酒店。“为了能够在既定时间完成,几乎是不分白天昼夜的赶工,画得精疲力竭。”
十多工人半天才挂上
作品有8层楼高
作品创作好后,最后选定了当时广州最高的建筑爱群酒店作为其悬挂地点,因为爱群酒店的对面就是沙面,过去是英帝国主义的领地,这对于广州解放来说更是别具意义。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要护送这幅巨作前往广州。几个画家和家属一同护送着肖像回广州,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听是护送主席肖像,他们在火车上也受到了极其热情的优待,“大家对我们特别好,解放军特意给我们找了位置坐,连车票钱都分文不取。”
回到广州后,最后的工程就是这幅巨幅主席肖像悬挂在爱群大厦了。王琦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动工当天,风很大,10多个工人花了足足半天工夫才顺利地将肖像挂上去,爱群酒店一共13层高,这件作品悬挂之后,足足占去了爱群酒店8层的高度。
“旁边有许多群众在围观,肖像一挂好,就听到人群中传出了热烈的欢呼声。新华社记者也前来采访了。”老人回忆说,不过,这个肖像在爱群大厦只挂了两三年时间,不知道何时被取下来了,之后就不知所终。